长征10号运载火箭里面有哪些人
是神舟十号飞船吧,目前还没有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神舟十号的乘员有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
长征10号运载火箭 长征11号重型运载火箭
长征10号运载火箭 长征11号重型运载火箭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是一款由钱学森论证的纸面火箭。规划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50吨至150吨,用于重型货运或载人登月。知
原于1975年首发,未飞。由于时代局限及其目道标的不切实际,终夭折。
火箭分别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1、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作为研制的代型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作为研制的代型运载火箭,拉开了进军太空的序幕,使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
2、长征二号
1970年启动研制,1974年11月5日首飞失败,1975年11月26日第二次发射成功。该型火箭已退役,总发射次数4次,成功3次,失败1次。
长征二号是研制的代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使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研制、发射返回式人造卫星技术的空间大国。
3、长征二号E
1992年3月22日,长征二号E发射,火箭点火7秒后因故障紧急关机,发射终止。随后研制方排查故障,进行改进。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E火箭第二次发射成功,将澳大利亚奥赛特公司“澳星B1”送入预定轨道。
4、长征三号
1978年启动研制;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因第故障卫星未入轨;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成功发射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成功将美国休斯公司1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航天开始进入航天发射市场。
5、长征四号
长征四号于1979年开始研制,1988年7月首次发射成功地将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极低轨道各种应用卫星的主要运载工具,具有用途广泛、经济性好等特点。
以上内容参考
火箭发射时间
长十一火箭到底有多快,长10火箭
海上发射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它的“快”字诀是什么?
10月7日21时10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黄海海域
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
采用“一箭双星”方式
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
S5/S6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
“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近岸发射
根据本次任务特点
“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了近岸发射方式
此次是“长十一”火箭完成的第四次海上发射
相比以往的海上发射任务
本次任务选择在距离海岸仅3公里的海域
这样,在发射流程上
将后端测发设备设置在陆地
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
测试流程合并优化
任务执行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
航天科技一征十一号火箭
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董晓斌介绍
近海的海况相对于远海更适合发射作业
船可以当天到当天回
不像以往要在海上航行几天的时间
使发射周期得到了缩短
据了解
“长十一”火箭已连续取得10次陆地发射
和4次海上发射成功
“长十一”火箭自2015年首飞成功以来
已经完成了陆态、海态2种发射方式
1.6米、2米直径两型整流罩的研制工作
技术状态成熟
已进入组批生产、滚动生产的
常态化发射阶段
更安全、更经济的航天发射方式
近年来
我国航天发射进入持续高密度状态
相对于陆地上发射
海上发射的特点是什么?
一起了解
↓↓↓
海上发射首先能提高发射安全性
由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
会有箭体残骸落到地面
为了不造员和财产损害
必须让火箭残骸掉到荒漠等无人区
这就需要火箭消耗更多燃料找到合适的落点
而海上发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航天科技一征十一号火箭
总体副总设计师张鸣介绍
海上发射可以选择不同发射点
让火箭残骸安全区选择更容易些
相对于陆上发射更便捷
海上发射不仅提高了安全性
同时带来的还有经济性
我国目前拥有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
四大航天发射场
它们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而在海上进行发射
能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
针对不同轨道的卫星
选择合适的纬度进行发射
能够有效节省燃料
火箭一次就能携带
更重或更多的卫星进入太空
航天发射的成本就能得到有效降低
通过4次海上发射
“长十一”火箭突破了一系列海上发射的关键技术
为我国后续常态化海上发射奠定了基础
张鸣介绍
“长十一”火箭进行了4次海上发射
在近海、远海、近岸
不同海况的情况下
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海上发射的过程中
关键技术一一突破
日趋成熟
“长十一”火箭:“快响利箭”的“快”字诀
此次发射的“长十一”火箭
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
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火箭
跟其他“长征”火箭相比
它的特点就是“快”
因此,“长十一”火箭也有“快响利箭”的称号
那么,它的“快”字诀是什么?戳↓
“快响利箭”说的就是
“长十一”火箭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比于“长征”家族的液体火箭
“长十一”火箭由于采用的是固体燃料
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并长期储存
使发射准备环节大大减少
这样的特性
使得“长十一”火箭在海上发射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张鸣介绍
相对于液态火箭
“长十一”火箭在发射准备阶段
不需要有固定的塔架
也不需要进行加注
火箭只需要在总装厂房
完成星箭对接和准备后
就能够快速完成后续的发射任务
“长十一”火箭全长近21米,箭体直径2米
这在“长征”火箭家族中
算得上十足的“小个子”
可以更加灵活快捷地进行运输和发射
同时,“长十一”火箭
可以将500公斤的卫星
送入距离地面500公里的轨道上
这样的能力特别适合发射小型卫星
在商业航天领域
“长十一”火箭的快速履约能力也十分突出
张鸣表示
这次发射是在4月与卫星载荷方进行对接
8月份就具备了发射条件
快速履约是“长十一”火箭未来商业发射的优势
转自:《朝闻天下》
监制/谭义勇 制片人/朴晶
主编/房渭平 编辑/杨鹂
编辑/于焱
来源: 央视一套
长十一火箭到底有多快相关阅读:
长征火箭家族知多少,10个系列30多个型号,为啥偏偏没有长征十号
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取得了103次发射成功的纪录,我国航天事业又多了一个里程碑。不过,“长征”火箭家族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九号都有了,甚至还有长征十一号,为何偏偏没有长征十号呢?
实际上,长征十号还真的有,不过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夭折了。故事我们得从“曙光一号”开始讲起,熟悉航天的人可能都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东方红一号”卫星尚未发射的时候,我国就开始规划和研制代载人飞船,两舱构型的“曙光一号”,并在1973年进行次发射,这就是714工程。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美国“阿波罗”飞船还在研制的时候,我国也将目光锁定在月球上,在“曙光一号”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登月飞船,将咱们的航天员也送上月球,而负责将航天员和飞船送到月球轨道的,就是长征十号。
长征十号的设计对标美国“土星”5号,地月转移轨道运力达到50吨,比“土星”5号的45吨还要大,这是一个星辰大海的梦想。当然,终结果大家知道了,由于当时我们只有近地轨道运力300公斤的长征一号,距离长征十号的目标实在太过遥远,因此在“曙光一号”飞船下同时,长征十号也就毫无悬疑的夭折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当时咱们太自不量力,实际上,冷战时期就是这样,比如发射颗人造卫星的3年之后,就将加加林送入了太空。美国也是一样,1958年2月1日发射颗人造卫星,1961年5月5日就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而就仅仅大约6年后,艘载人登月飞船就发射了,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距离人类发射颗人造卫星,还不足12年。
冷战时期航天发展的速度远不是今天大家所能够想象的,再加上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天才的大脑,他们的思维早就进行星际穿越了,只是限于现实的条件,不得不从零做起,一步步去点亮科技树,就像一个博士生导师,为了培养人才,还要从教起一样。
小知识: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知多少?
长征一号:采用构型,发射重量81570公斤,近地轨道运力300公斤,先后发展出长征一号M、长征一号丙和长征一号丁。其中的长征一号M,使用意造马杰火箭的第“意丽丝”固体火箭发动机,来替换国产的第FG-02固体火箭发动机,但因资金不足不了了之。
长征二号:先后发展出长征二号、长征二号甲,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E,我们的长2F载人火箭也属于长征二号家族。长征三号则是在长征二号基础上研制的,增加了第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主要有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等4个型号的子系列,主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四号则包括“风暴一号”、长征四号、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等火箭,主要担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备份火箭、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等任务。当然,也有人说“风暴一号”是新长征一号。
至于长征五号,就不用多说了,它是我国目前运力的重型火箭,主打近地轨道大载荷,兼顾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也就是登月火箭新921,其实就是长征五号DY,因为它大量采用了长征五号的成熟技术,与长征五号一脉相承,但是如果将新921命名为新长征十号火箭,大家觉得如何?
而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都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目前均已亮相,并多次成功执行发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多个子型号中,包括可回收的复用火箭,比如长征六号X,长征八号R等。
至于长征九号,是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重型火箭,运力超过当年的土星5,如果成功,也算是当年的长征十号再度归来了。而长征九号的主打目标是火星登陆等深空任务,以及月球轨道的大载荷任务,将来组建月球基地的大型设备,还需要用长征九号来发射。
长征十一号,则是我国新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在“力箭一号”发射之前,它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一型固体型号,主要用于满足自然灾害、突发等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能满足24小时以内的快速发射任务,目前已进行13次发射,包括3次海上发射,全部取得成功。
长征九号和长征十号,哪个运载能力大
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历史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上世纪七十年代,钱学森等人提出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方案,该方案火箭拥有50吨至15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用于向轨道投送大质量载荷或载人登月,原预计1975年首飞,这可以说是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究的开端。然而,由于当时国力和技术所限,该方案终无疾而终。随后的二十世纪剩下的几十年内,航天所研发、拥有的都是中、小型运载火箭,重型火箭研究则被长时间束之高阁。在长征九号论证初期,曾经参照美国当时尚未下战神五号运载火箭提出了一种固体助推构型方案,该方案助推器采用四枚千吨级固体助推器,一级使用四台200吨级氢氧发动机,二级使用一台200吨级氢氧发动机,全箭起飞质量4150吨,起飞推力5000吨,LEO运载能力达到130吨级。
长征系列的所有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是主要的运载火箭系列,由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截至2021年,长征系列已经研制了18种不同型号的运载火箭。以下是长征系列的所有运载火箭:1. 长征一号火箭(CZ-1)2. 长征二号火箭(CZ-2)3. 长征三号火箭(CZ-3)4. 长征四号火箭(CZ-4)5. 长征五号火箭(CZ-5)6. 长征六号火箭(CZ-6)7. 长征七号火箭(CZ-7)8. 长征八号火箭(CZ-8)9. 长征九号火箭(CZ-9)10. 长征十号火箭(CZ-10)11. 长征十一号火箭(CZ-11)12. 长征十二号火箭(CZ-12)13. 长征十三号火箭(CZ-13)14. 长征十四号火箭(CZ-14)15. 长征十五号火箭(CZ-15)16. 长征十六号火箭(CZ-16)17. 长征十七号火箭(CZ-17)18. 长征二十号火箭(CZ-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