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微生物实验基本作知识
1、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海底世界吗?上个星期老师也去了海底世界,看到海洋里的鱼漂亮极了,我把它们的照片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教师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已经布置好的墙面。教师介绍鱼的形状、颜色及海洋里的景色。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农、植、园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微生物研究作技术和生产工程技能。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故应该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据现代微生物学学科发展速度,本课程至少要保证60学时,考核方式除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考试考查外,对微生物学的基本作技术与技能进行实际考查。
微生物ppt课件 微生物ppt课件走进微生物
微生物ppt课件 微生物ppt课件走进微生物
微生物ppt课件 微生物ppt课件走进微生物
2、本大纲的使用专业和学时数
讲授内容及要求(授课学时56、各专业可适当选择,实验课学时24、总学时80)
表1 讲述内容及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讲述内容 学时数 备注
一 绪论 2
二 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分类 16
三 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及生态系 14
四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4
五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6
六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4
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6
八 应用微生物 4
九 微生物实验(内容附后) 24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该课程是微生物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发酵微生物》、《微生物遗传》、《酶工程》、《发酵工程》、《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微生物学》课程以课堂为主,同时结合电化手段如多媒体显微动画演示、幻灯片、教学挂图等进行辅助教学。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对直观理解课堂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5、主要参考书目
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程丽娟、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等。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说明(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目的 启迪学生为国争光,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2、内容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微生物学分科;本课程的任务;微生物学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3、方法 放录相(微生物学发展史)。重点讲授;我国祖先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和现代微生物学发展趋势。
4、学时 2学时。
二、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类群
1、目的 掌握原核、真核,与非细胞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各类微生物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分类原则、系统。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原核微生物
b、细菌形态大小;细胞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内含物;原生质;细菌运动;繁殖;个体与群体形态等。
c、放线菌 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属种。
d、兰细菌和其它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枝原体和类菌质体(可自学)。
e、细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2)真核微生物-真菌
a、真菌的细胞结构
b、霉菌 形态特征;菌丝、菌丝组织体;繁殖(无性和有性繁殖、无性与有性孢子)农业上常见霉菌。
c、酵母 形态特征;繁殖;常见酵母属种。
d、大型食用与用真菌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常见食用与用真菌。
e、真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3)非细胞生物-
a、 形态、大小与结构;类别与分类(昆虫、植物、分类与命名原则)
b、噬菌体 形态结构;烈性和温和噬菌体的侵染过程;溶原现象。
c、一步生长曲线。
d、类(自学)。
3、方法 重点讲授,辅课堂讨论(着重各类微生物的区别)。
4、学时 16学时。
三、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和生态系
1、目的 学习微生物生理基础知识,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微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原则和方法等,从而掌握微生物工作的基本原理。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
a、细胞的化学组成
b、营养源及其生理作用
d、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e、培养基(制备原则与方法原理、类型)
(2)呼吸与生长
a、能量代谢 (ATP的光合磷酸化和酸化、ATP的利用效率)
c、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好气性微生物、嫌气性微生物和兼性厌气性微生物)
d、生长 (群体生长,生物量,生长曲线,世代时间和连续培养)
e、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生态系
土壤-微生物生态系;植物-微生物生态系;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关系;空气和水域微生物生态系;
3、方法 重点讲授:营养类型、呼吸与能量代谢;辅以课堂讨论 (培养基制备与环境条件,灭菌与消毒方法)
4、学时 14学时。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1、目的 简略了解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2、内容
a、 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
b、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
c、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3、学时 4学时。
五、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1、目的 简略介绍微生物遗传变异及有关遗传学概念以使学生深入学习及提高打基础。掌握基因突变现象和原因,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2、内容
a、突变和诱变育种;b、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c、菌种退化、复化和保藏
3、学时 6学时。
六、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1、目的 介绍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以及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介绍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并辅助介绍血清学反应有关内容。
2、内容
a、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
b、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c、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
e、传染与免疫及血清学反应特征
3、学时 4学时。
七、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1、目的 着重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植物残体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了解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中的重要性。
2、内容
(1)植物残体的约略分析
(2)自然界碳素的生物循环
a、不含氮有机物的有氧降解
b、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甲烷发酵及其主要微生物
c、纤维素与果胶物质分解
(3)自然界的氮素生物循环
a、含氮有机物的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还原与脱氮作用d、生物固氮作用
3、方法:自学为主,重点讲授:辅以答疑。
4、学时 6学时(讲授4学时,讨论与答疑2学时)。
八、应用微生物
1、目的 学习食用菌与微生物农的生产过程,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微生物工作作技术与能力。
2、内容
(1)食用菌生产
(2)微生物农生产使用
(3)沼气发酵
3、方法 自学为主,辅以讨论答疑,配合放录相(凤尾菇栽培等)
4、学时 4学时
九、实验安排
本课程的实验,包括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后者为重点。因而在实验安排上具有较强的性。它要以培养微生物工作的基本修养,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作技术,熟悉显微镜使用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微生物工作和生产技能为主要目的。
实验一 3学时
1、显微镜使用 (放录相)
3、环境中微生物检测 (由结果中分辨真,细,放,各类微生物菌落)
实验报告:要求绘出细菌形态图
实验二 3学时
1、细菌运动性观察(电视)
2、无菌作演示(试管斜面接种)
3、细菌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报告;绘出细菌形态图并注明染色结果
实验三 3学时
1、荚膜与鞭毛观察(电视)
2、芽孢与伴孢晶体染色(要求无菌作)
实验报告:绘出芽孢与伴孢晶体显微镜视野图
实验四 3学时
1、昆虫多角体观察(电视)
2、放线菌形态观察(菌落与虾龙虾制片观察)
3、真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实验报告:绘出显微镜观察视野图
实验五 3学时
1、显微镜直接测数
2、细菌大小测定
实验报告:列出实验测定结果
实验六 3学时
1、培养基制备
2、灭菌与消毒
为分离培养准备条件
实验七 3学时
1、细菌培养技术(录相)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含测数)
3、拮抗试验或抗生素抑菌测验
实验报告:写出试验结果并辨认各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实验八 3学时
1、酒精发酵
2、乳酸发酵
实验报告:写出发酵原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注:以上实验据各专业可以调整。
抗菌物培训ppt免费
抗菌1.观察讨论物ppt培训的方法如下:
1、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根据受训人员的背景和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例如,针对临床医生可以进行抗菌物合理使用的培训,针对师可以进行抗菌物理作用和配伍等方面的培训。
2、制作PPT: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制作PPT。PPT应该简洁明了、有条理,并且图文并茂。可以使用图表、动画等形式来展示抗菌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谱、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3、结合实际案例进b、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发酵)行讲解:在培训中,可以结合真实的临床案例进行讲解,让受训人员更好地理解抗菌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类型、抗菌物选择、剂量和用法的实际案例等。
4、互动讨论:在培训中,可以进行互动讨论,让受训人员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这有助于加深对抗菌物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抗菌物的概念
1、抗菌物是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这些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局部涂抹等方式使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2、抗菌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这些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或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3、抗菌物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同时,也可以用于预防手术或创伤后感染的发生。然而,抗菌物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细菌耐性的出现、物不良反应等。
4、除了临床应用外,抗菌物在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农业中可以使用抗菌物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在食品工业中可以用于食品防腐和保鲜等方面。
海底真奇妙教案
a、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底真奇妙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c、营养物质的吸收海底真奇妙教案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学画几种海鱼的动态特征。
2.培养幼儿大胆创作的意识,把想到的海底景物比较合理地安排到画面上。
活动准备:
1.平时注意丰富幼儿有关海底景物的知识,并向幼儿讲述海底幻想故事。
2.大型海底背景图,各种鱼的插接教具若干,录有潜水艇声音的磁带,录音机,手提小喇叭,剪纸小礼品。
3.绘画纸、铅笔,彩色水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教师充当导游,带领幼儿排成两路纵队进入“潜水艇”坐下,随着潜水艇的鸣笛声开往海底,准备周游“海底世界”。
2.观察讨论:
⑴教师出示“海底世界”大型挂图,手拿喇叭向“旅客们”逐一介绍各种鱼的名称、形象特征及生活习性。“这种鱼叫带鱼,身体又扁又长,全身银白色,尾巴是黑的,游动起来就向一根美丽的飘带。它喜欢海水,吃海里的水草及微生物”。
⑵教师以导游的身份提问幼儿“旅客们,你们猜猜这种鱼叫什么名字?抢答对了可获得一份奖品(各种鱼的剪纸图案)”。
⑶幼儿可通过透明的窗口观看“海底世界”,鼓励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喜欢哪种鱼?可提示幼儿说出各种海鱼的名称:比目鱼、神仙鱼、飞鱼、墨鱼、蝴蝶鱼等等。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⑴“旅客”乘坐“潜水艇”随着模拟声返回陆地。
⑵“导游”交给“旅客”一项任务:“你们回去后将自己看到的或者想到的海鱼画出来,比一比谁画的海鱼种类最多?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光临”。
⑶启发幼儿幼儿添画其它的海底动物(海马、海蟹、海虾等)或植物(海草、海带、紫菜等),并要注意整个画面的结构要合理(如近处的海鱼、景物画大些,远处的画小些;画面要丰富,但不能零乱)。
⑷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鼓励他们多画几种鱼或其它特别的情景,如潜水艇、潜水员等。
4.展示评价:
⑴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到展览角,让“游客”相互欣赏。
⑵邀请其他班的老师及小朋友前来参观“多姿的海鱼”展览,并请他们评一评小朋友的作品。
1.有条件的可集体组织到“海底世界”或“水族馆”参观。
2.将“海底世界”背景图移至活动区,供幼儿进入活动区画海鱼或其它的海底动物,并将这些动物贴到硬纸皮上剪下,背景图,开展讲述游戏。
3.教师应进一步丰富幼儿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面,加深幼儿的感性认识,提高活动兴趣,激起幼儿长大后到海底探宝的愿望。
大新中心“三课一评”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
海底真奇妙
日期
执教者谢海霞、徐香香杜红
参加人员
李英、谢海霞、徐香香、杜红、陈卫峰、孙岚
活动情况记载
李英:在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主题别感兴趣,也喜爱用贝壳、瓶盖等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和盖印。但孩子的想象能力并不是很丰富,语言表达也比较薄弱,尤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徐香香: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想象、记录、作等能力都得到了练习与发展。作后还应让幼儿在正确结论的下再次体验作一次。
杜红:教师能全面发展幼儿动作,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让所有幼儿在课中,都能情绪愉快,团结协作地完成作,并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的发挥。
陈卫峰:
活动准备充分,选材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想——探索——得出结论,一步步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但本主题很抽象,刚开始幼儿很难下手。
孙岚:本活动能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积极创设,提供丰富的作材料,使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其次,教师能以情境表演为导入,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背景中进行作,体现了幼儿主动式学习。但幼儿的动手作能力还不是很强,强弱别较大,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海底真奇妙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学画几种海鱼的动态特征。
2.培养幼儿大胆创作的意识,把海底景物比较合理地安排到画面上。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大洋海底世界 ,ppt课件:贝类海鲜
2.课件-动画片:海底世界(我真幸运!)
3.幻灯片海底背景图:装饰海底
4.绘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海底世界
小朋友想去参观海底世界吗?海底世界有什么呢?
二、展开
课件演示:大洋海底世界
(1)澳大利亚海龙
(2)鲨鱼
(3)美丽的热带鱼
(4)黄刺尾鱼
(5)鲸鱼
(6)漂亮的鱼
幼儿逐一观察各种鱼,讨论这些鱼的名称、形象特征及生活习性。
它们都喜欢海水,吃海里的水草及微生物。
3.观看——海底世界
课件:贝类海鲜
海底世界除了有许许多多漂亮的鱼,还有美丽的贝类海鲜
螃蟹
鲍鱼
虾夷扇贝
海胆
海虹
鼓励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喜欢哪种鱼?喜欢哪种贝类?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把自己看到鱼或贝类画出来,比一比谁画的鱼的种类最多?贝类的种类多。
启发幼儿幼儿要注意整个画面的结构要合理
近处的海鱼、景物画大些,远处的画小些
画面要丰富,但不能零乱
三、结束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到展览角,让参观者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
邀请其他班的老师及小朋友前来参观“海底世界”展览。
海底真奇妙教案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的乐趣。
2、知道鲨鱼、章鱼、小丑鱼的结构特点,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3、运用不同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
活动准备:海底世界的照片、vcd、油画棒、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皱纹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2、播放《海底总动员》的光盘
教师:老师一放这个光盘小朋友们就都笑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画片吗?
幼儿:海底总动员
教师:谁知道《海底总动员》里,有什么鱼?
幼儿:有小丑鱼、鲨鱼、章鱼、还有海龟……
3、它们长的什么样?
教师分析鱼的结构,介绍鱼的画法。
①小丑鱼。先画一个不封口的椭圆,画出鱼头,再画鱼的眼睛,开口处画鱼的嘴巴,然后画鱼鳍,有背鳍、胸鳍、腹鳍,给小丑鱼画上美丽的花纹,可以是长条、三角,也可以是圆圈。
②章鱼。先画一个不封口的圆,在圆上画章鱼的眼睛、嘴巴,画章鱼的触手,是长长的椭圆,弯弯曲曲的,可以多画几个。
③鲨鱼。先画一个长长的椭圆,后面不封口,再画鱼鳍、鱼尾,画鲨鱼的眼睛、嘴巴、鳃裂。
4、交待作业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很多材料有油画棒、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皱纹纸、胶水和剪刀,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拿。鱼的颜色可以涂得鲜艳些,还可以画些水草、珊瑚、贝壳,这样画面就丰富了。
幼儿作画,教师适当指导能力的幼儿画鲨鱼、章鱼,并安排好画面;鼓励其他幼儿均匀涂色,大胆的想象。
5、结束部将幼儿作品和海底世界的照片贴在一起,形成一幅大的“海底世界”墙饰,幼儿欣赏,并说说哪些鱼画得好,为什么。共3页,
海底真奇妙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画海底世界的各种动植物,并用排水画的方式表现蓝蓝的海洋。
2、感受创造的快乐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支记号笔、一盒油画棒、一张绘画用的白纸,蓝色颜料和底纹笔。
2、有关潜艇、潜水服的照片。
3、已经了解过海洋中生物的造型和特征。
活动过程:
1、幼儿迁移经验,回忆海洋中的生物。师:你们知道海洋里什么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教师提醒幼儿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说说不同生物的样子。)
2、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潜水服或潜艇。
观察了解潜艇和潜水服的特征。
师:我们怎样才能到海底去呢?(启发幼儿想象,知道乘潜艇穿潜水服潜水可以到达海底)
教师出示潜艇和潜水服的,师:这是……(教师用等待的方法让幼儿说出潜艇和潜水服)
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呢?(幼儿了解潜艇和潜水服的特征)
3、幼儿作画,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提醒幼儿选择除蓝色以外的鲜艳色彩表现各种海里的生物。
4、展示幼儿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823微生物学参考书目
活动建议《微生物学》。科技大学823微生物学之沈萍《微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2、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资料。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