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吉利花费120亿,买入沃尔沃品牌的股权,如今挣了多少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迎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在从前一辆款式简简单单的二八式自行车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随着我们逐渐步入,人们对交通工具也有了全新的要求,现在更多人都开始追求汽车,也更注重汽车的牌子。当初吉利就以高达120亿的价格成功收购沃尔沃,说到沃尔沃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最初是一款外国品牌的汽车,如今十年过去了,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有没有盈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投资卖吉利汽车赚钱嘛 卖吉利车赚钱吗
投资卖吉利汽车赚钱嘛 卖吉利车赚钱吗
外观不错,SUV款要加强,黄金排量发动机都没有,硬伤啊!在这样下去市场就小了
沃尔沃又被吉利以120亿的价格收购了,吉利没有放弃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概念,依旧主打安全系数,终于在吉利的经营下,沃尔沃开始逐渐有所改变,其品牌的价格也逐步攀升,而其知名度也逐渐在国内外打开了,许多国人都很喜欢沃尔沃这个牌子,在一些爱车人士眼中沃尔沃就是,也有许多外国人会选着沃尔沃,不得不说沃尔沃进几年的发展和进步是打了一个翻身仗。
而对于当初收购沃尔沃的吉利,不得不说其投资人眼光是独特的,敢于尝试这一次带有风险的投资,因为在当初许多行业的专业人士都认为沃尔沃的危险系数很高,弄不好就要满盘皆输,甚至可能血本无归,但是吉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它,相反的,在吉利的经营下,沃尔沃在汽车品牌领域中也赢得了一席之地,其发展也越来越好,这也许一直坚守品牌理念的原因吧!
如今沃尔沃其本身的价值也已经翻了好几翻,现在的沃尔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了,也是许多国内外人买车的,因为其主打安全系数不得不说吸引了许多人,其车身的设计也都非常人性化,而沃尔沃定期举办的汽车展览会也吸引了不少人注意,也受到了许多人喜爱。一个品牌贵在坚持初衷,而沃尔沃恰好做到了,而且完成的很好。
去汽车4S店做销售顾问(吉利汽车),工资大概有多少?
蜀锦畅言汽车销售顾问以形象好、收入高、发展潜力大而广受关注。有的人认为销售顾问一个月只拿几百元底薪,卖一台车才提成一两百元,觉得销售顾问职业没什么“钱途”;也有的人认为销售汽车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长得好会说话就能卖车。---这样的观念,是对汽车销售工作的极度误解!首先,关于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收入,我们不能停留在一个月拿多少底薪,卖一台车提成几百元的层面上。如果抱着这个概念去卖车,是怎么样都不容易进入“高薪”阶层的。汽车消费是连带式的、终身的消费,客户买车不可能仅仅只要买一台车(法律也不允许),购车客户买车时都要涉及到金融、保险、装潢、、附件、保养等领域,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还将产生其他需求,而这些领域的业务,在4S店内部都是可以单独获得提成的,前提是销售顾问除了卖车之外,还要掌握相关领域的销售技能。如果车销售提成只有100元/台,加上其他销售提成,卖一台车的提成总数做到500元以上,并不太成问题。很多月收入过万元的销售顾问,并不是一个月能销售超过100台车,而是其他工作做到位了,月销售量也就是15台左右。另外,从事汽车销售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4S店汽车销售员,都会要求应聘者应具备从业经验,或者要有专业背景。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在这个整个汽车行业都经历洗牌的时间点选择配售,吉利汽车看似主动实则无奈,从长远看,吉利有必要为“久违的颓势”做好准备。你是哪里?一般底薪不会高于1000元,每辆车提成在100到200元左右,做的好一个月能卖个十几台月薪也有三四千元!
与沃尔沃业务合并重组,吉利汽车会再成股民的香饽饽吗?
李书福在声明中表示,开发这款变革性的电动汽车架构,标志着吉利做出十多年来飞跃,这项意义深远的创新将极大提高公司零排放车型产量和可扩展性。面对汽车业的潜在“浩劫”,敏锐的台州人,又一次有所行动,而且是雷厉风行。这次行动,对吉利汽车持续低迷2年多的股价,可能成为“二级助推器”。
沃尔沃最初成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迄今已有快接近百年的历史了,这其中也经历了不少风浪,每一个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理念,沃尔沃也不例外,沃尔沃一直主打的就是它的安全系数,但也因为这个原要对用材要求特别严格,虽然如此,但是沃尔沃并没有因此而绽放它的异彩,反而在最初品牌刚成立的那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不得不福特收购,原本福特也想把沃尔沃打造成更收大众青睐的汽车品牌,但是福特的最终落空了,相反的还赔了一笔钱,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投资了。2月10日,吉利汽车(HK:00175)发布“内幕消息”:该公司管理层正在与沃尔沃汽车AB公司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建议交易”)进行重组的可能性。合并后业务将于和斯德哥尔摩上市。在不少人看来,这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大”,此举或将让汽车业诞生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巨头。
受此消息影响,2月11日,吉利汽车高开,盘中较前一交易日涨幅逾11%,截至下午收盘,报收14.48港元,上涨5.69%;2月12日,其股价继续上涨至14.72港元,涨幅1.66%;但该数字与吉利汽车2017年11月股价值相比,仅为后者的一半。
与沃尔沃潜在的业务合并,不禁让市场投资者与众多机构重燃对吉利汽车的热情。至少,诸如华创证券迅速地给予吉利汽车“强推”评级,野村、西部证券等券商,则给了“买入”评级。
所以如果该交易实现,这个代号(HK:00175)的股票,会再次成为投资者的香饽饽吗,它的股价又能飙升多少?毕竟,资本市场非常看重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
汽车K线将从以下三方面对吉利汽车为何此时会公布“内幕消息”,以及该交易可能实现后的意义与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从行业大格局来看,世界汽车产业巨变加速,这是传统汽车制造业资本化的窗口期。
不难发现,十几年历史的特斯拉,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股价市值翻了6倍多,比美国汽车“三巨头”中的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总和还多。这从侧面表明,传统汽车制造业除非你有丰田汽车那样的规模、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或者你是行业新兴领域的独角兽,否则,资本凭什么找上你?
众所周知,早在2018年,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沃尔沃可能将于当年年底进行IPO,其估值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地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此后将于进行二次上市。
可最终由于各种因素,没有成功。面对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尤其是汽车市场“阶段性调整”,与其说这是一次产业动荡,笔者认为这更是一种蕴藏危险与机遇的“衰退”(与宏观经济下行对应)。
因此,李书福和吉利,以及投行机构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吉利汽车业务合并进行重组,能够加重砝码,通过资本运作使多方受益。尤其对于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而言,与沃尔沃业务合并进行重组,在当前市场环境低迷,经营压力非常大的时期,能为其注入优质资产;届时,公司整体市值也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纾解吉利汽车潜在资金压力。
10年前,吉利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抓住机会,从福特汽车公司手中得到沃尔沃汽车股权和控制权。彼时沃尔沃销量下滑,陷入亏损,缺乏新车型和先进技术。
不过,根据2月6日沃尔沃汽车公布2019年财报,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1977.9亿元),营业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约合103.2亿元),较2018年微增。对于吉利汽车,沃尔沃是一个不错的标的,但缺一个好的资本故事。
根据沃尔沃较早前公布的销量数据,2019年其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连续6年实现增长。目前,沃尔沃完成了全部新产品迭代更新,产品线比较完善。可是从长远来看,其需要更多前瞻性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来保持品牌竞争力。
而吉利汽车2019年中报显示,其去年1~6月营业收入为475.6亿元,同比下降11.45%,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下降39.89%。2019年,吉利汽车销量为136.15万辆,同比减少9%,业绩有所下滑。这也是吉利过去五年多来,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经济和汽车市场下行,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甚至更久,对该行业所有企业进行无别攻击,每家企业都需要考虑如何开源节流。
另一方面,吉利汽车在市场布局广泛,同时也已把海外市场作为战略市场对待,除了发展家,其已经制定了进军发达市场的规划,而这均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所以,与沃尔沃的更深层合并进行重组,对稳定“大吉利”的基盘与势头,有重要意义。
吉利汽车指出,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将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和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及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进入资本市场。
笔者认为,实际上此前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发动机业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者实现全面业务合并的较强可能性。这将给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后续研发提供资金保障,也能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硬实力,中长期而言,算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和稳定信心的举措。
第三,从企业品牌层面来看,若合并业务后处理得当,对当事方实际上是多赢。
有人认为,如果业务合并重组,长久对沃尔沃品牌并不利,相反吉利品牌,以及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领克将从中获益。
不过,汽车K线认为,于沃尔沃来讲,虽然总体销量依然保持增长(尤其在市场),但与宝马、奔驰和奥迪相比,还要翻3倍多才能赶上。与吉利的业务合并,将加速沃尔沃本土化进程,提高采购等环节效率、降低成本,而吉利则能如愿以偿进入世界前10大汽车制造商。
更重要的是,作为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过去三年,领克品牌依托吉利与沃尔沃协同效应,与联合研发的CMA基础模块化构架,具备了全球较为先进的技术、供应商体系和生产制造标准。不仅如此,借助沃尔沃在成熟销售网络渠道经验,领克全球化布局也将得到实质推动。
不过,截至2月10日,双方尚未制定建议交易的具体时间表或详细,建议交易一旦实现,将受限该公司及沃尔沃汽车各自董事会和股东的批准,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及当时市场情况。
合作代工、分拆电业务,吉利能撑起新能源领域的一片天吗?
据产销数据,6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8.2万辆,同比增长29.6%,环比增长0.2%。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近40万辆,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我认为是可以的,吉利汽车是一个老品牌了,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营销渠道,所以能够撑起新能源领域一片天。
我个人认为不行,吉利连自己的生产线都没有,而且最近几年都在收购,没有再新能源方面有什么研究。
能。因为吉利在新能源据了解,本榜单采用的持股和财务信息来自富豪个人及家族、证交所、分析师和监管机构。本榜单既包括个人财富,又包括家族财富,包括企业创始人及近亲分享的财富。领域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而且现在还发展了新业务,所以我觉得吉利能撑起新能源领域的一片天。
繁华商圈开店卖车,吉利要与造车新势力抢客
的数据显示,2019年,阿斯顿·马丁经历了“非常令人失望的一年”5月29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吉利与配售签订协议,同意委任配售作为公司人促使承配人以每股10.8元港的配售价认购6亿股配售股份,预计所得款项约为64.47亿港元。。该公司在2019年售出了5819辆汽车,比2018年下降了7%。对于各汽车品牌及4S店而言,寻找潜在客户这件事至关重要。
因为集客的成果直接决定着新车销售工作能否持续、稳定的进行。甚至从长远来看,售后维修车间的进厂量也与之息息相关,因此说集客是4S店甚至品牌方的命脉也毫不为过。
但由于4S店自身规模及占地面积较大,出于成本考虑的原因,4S店很少会开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比如成都主流的机场路、羊西线、三圣乡等老牌4S聚集地都分布在三环路之外。
由于地理位置并不占优,所以4S店自身集客的能力相对偏弱,能够随机到店的客源其实都已经是购车意向较为强烈的准客户。
除了常规的线下外展以及线上集客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新办法?
如果要说到创新,那么造车新势力在销售领域的做法似乎值得借鉴。
首先与传统车企相比,初出茅庐的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传统车企距悬殊。
于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曝光量,造车新势力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繁华商圈开店,现如今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基本都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
从造车新势力品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几乎是目前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首先造车新势力的车型较为单一,并不像传统汽车品牌那样需要巨大的展厅才能放下全部产品,商圈内并不大的商铺面积就已经能够满足布展需求。
同时造车新势力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商圈大量的又能够对品牌实现有效的曝光,车能不能卖出去暂且不谈,起码高频次的曝光能够让品牌变得广为人知,这也算得上是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虽然传统品牌与造车新势力的痛点及诉求有所异,但在繁华商圈开店的做法却同样值得借鉴。
毕竟商圈内源源不断的量就足以令4S店羡艳不已,而这也正是4S店集客的时机。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西物吉利在成都锦华万达开设了一家体验中心。
也正是为了更加凸显潮流的属性,不仅展车选择了走在时尚前沿的icon,甚至展厅内还挂满了轮毂、排气、方向盘等车辆周边的改装品,整体的格调以及档次感一下就提升了起来。
看到这儿,似乎感觉这个体验中心只不过是4S店外展的升级版,品牌形象传播、吸引户留资是它最为核心的功能,甚至有点换汤不换的感觉。
但是与沟通之后我们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虽然体验中心面积不大,但与4S店相比,它所承担的职能一样也不少。
除了静态体验之外,体验中心还专门在商场地下停车场准备了部分热门车型可以提供试驾服务。如果试驾之后真的动了心,不用前往4S店,刷卡订车的环节也都能够在体验中心内完成。
陪老婆逛商场的同时顺便买一辆新车,看似天方夜谭的事但被吉利变成了现实。
那么如果今后有一天出现了你想去看新车,而老婆又想逛街的情况,该怎么做不用再教你了吧?
汽车新零售是近些年比较火热的话题。
但不论如何创新,传统4S店的模式始终无法被。
吉利汽车体验中心做出的尝试其实就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厂商而言,在破除4S店的位置局限之后,通过繁华商圈展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和服务,自然能够更好的向消费者传递品牌核心价值观。
那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你愿意选择前往这样的体验中心去了解中意的产品吗?
注:本文版权归蜀锦传媒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
2020汽车富豪榜出炉!卖车不是钱?名竟是......
而在近日,福布斯就公布了一份名为2020年汽车富豪榜的名单,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以往常年“垄断”榜首的吉利汽车老板李书福在今年却只能屈居第二。不过,取代榜首的并不是哪位异军突起的造车大牛,而是一个“卖电池的”。近几年,国产车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国产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01
汽车首富,是谁?
提起宁德时代,大家可能对这个公司有点陌生,这个名字也是近几年才被大众熟知,而汽车富豪榜也基本是吉利李书福、长城魏建军以及王传福这三位车企大佬霸榜。
目前汽车首富为宁德时代曾毓群,其财富值达158亿美元(约1077.88亿元)。
宁德时代是一家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研发生产,成立于2011年。
02
他,在变革的路上奋勇向前
而排行第二的是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其财富值达150亿美元(约1004亿元)。
相比于2019年11月7日发布的富豪榜数据,李书福身家也明显有所增长,去年其身家为2亿元。
吉利花了四年时间,投入180亿元(26.5亿美元)开发该架构。这个平台将支持续航里程预计达700公里(435英里)的电动汽车。
03
他,“战胜”了王对于所筹资金用途,吉利汽车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业务发展及一般管理资金。吉利方面认为:“面对将来可见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挑战,配售为公司筹集资金并同时为拓展其股东及资本基础提供机会。配售将增强的财务状况及为提供营运资金。”传福
排在第三位的是长城汽车魏建军,其身家达到80亿美元(约535.5亿元)
事实上,魏建军的身家也实现了翻倍,2019年魏建军富豪榜身家为286.4亿元。
被称为造车界“传奇”的王传福,此次却没有进入前三。
公司总裁王传福以75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第四位,目前市值为2867亿元,是国内A股市场市值的车企。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何小鹏、李想、李斌分别排名第 11、第 14 以及第 15 位,财富为 37.5 亿美元、29 亿美元、28 亿美元。
04
说一下
几年之前,这份榜单上还没有出现过造车新势力代表的名字。而今,他们势头正劲,正在飞速崛起。尽管被很多人质疑,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的发展,但从榜单上来看,他们已经做出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吉利汽车折让配股筹资,吉利也缺钱了?
我觉得吉利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成为汽车的龙头,因为近几年,吉利收购的沃尔沃,还是奔驰的股东,他完全可以从这些外企车上学习和改进一些先进的技术,用到我们国产车上,内外结合,将来一定会有更高的发展方向。吉利汽车或许有些“吃紧”了。
简单来说,就是吉利汽车通过折让约7.85%配股,净筹了64.47亿港元的资金。
受特殊时期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全球跨国车企均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缺钱”的窘境,吉利汽车在此环境下行此举,仿佛也向市场传递着一个疑问——吉利也缺钱了?
扉旅汽车发现,市场对此举应声作出了悲观反应。当日,吉利汽车以下滑8.7%低开,股价收于10.7港元/股。下一个交易日,也就是6月1日,股价小幅回弹2.83%。
此外,不同于其他车企面临的共性问题,吉利近年来在收购方面步子迈的比较大,从收购的马来西亚重工业公司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权,到收购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再到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根据市场估计,吉利拿下戴姆勒9.69%股权的代价约为70-90亿美元)每一步都伴随着资金的消耗,因此,折让配股筹资,或为无奈之举。
其2019年的财报数据也印证着这一点。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吉利汽车应付票据及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高达485亿元左右,而以及应收账款余额仅为450亿元左右。同时,负债有所增加,且应付账如果像其他传统品牌那样进驻郊外的4S店聚集地,无异于泥牛入海。款增速超过应收账款增速。
即便吉利的确面临种种压力,但相交市场而言,机构对其态度仍显得比较乐观。
中金公司预计,中长期看,上市公司与沃尔沃拟合并后将发挥较强协同效应,公司销量及营收、净利润规模均会大幅提高。公司合并后拟在多地上市,或将为公司估值带来较大提振。中金维持吉利目标价13.7港元,对应17%上行空间的判断。
花旗也维持了吉利汽车的买入评级。花旗发表研究报告表示,该公司集资目的是为了优化其资产负债表,其预计环球经济会变得更为不稳。市场最初会对此交易有负面的解读,因为吉利汽车在今年第二至第三季度并不需要这64.47亿港元来补充其营运资金,但花旗不认为此项交易与吉利汽车及沃尔沃汽车合并项目有直接关系,因为与潜在的并购规模相比,从配售所得的集资额很少。在长期前景来看,该行维持该公司“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16.7港元。因为其第二至第三季度的销量复苏会显著地催化其盈利前景重估。
谁说车企财大气粗?吉利长城广汽去年收入都比不上美团
2018年以来,国内车市开始出现震荡下滑,大部分车企的销量和营收、利润都受到了影响,即使是一些头部企业,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7月27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企业500强榜单,入选企业与排名的变化看点不少。
前三强依旧是雷打不动的中石化、中石油和建筑,京东、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排在第13位、18位和25位。这500家上市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达到50.5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1%虽然4S模式有一定的不足,但其已经是目前最适合汽车市场的模式,既然无法破旧立新,那么对4S店模式进行查漏补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收入总和超过了去年我国GDP(约99万亿元)的一半。
都说车企财大气粗,但吉利、长城、长安、广汽等国企、民企中的领物,2019年的收入还比不上顺丰、美团点评。
从的企业500强榜单来看,车企的势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小。今年共有23家汽车及零配件行业企业上榜,上榜企业虽然比去年增多一家,不幸的是,大部分企业的排名都比上一年度下滑,而且有11家企业的营收有所下降。具体来看,今年的汽车相关企业排名,出现三大变化:
一是前五名座次出现变化,吉利今年跌出前五,被东风汽车取而代之。
出现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东风汽车争气,而是因为吉利的排名比东风汽车下滑得更快。吉利汽车去年排在85名,今年下滑了18名,只排在第103名;相比之下,去年排在吉利汽车后面的东风汽车今年只下滑了8名,位列第98名,所以把吉利汽车踢出了前五名并取而代之。
二是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排名滑坡幅度大,只有4家企业的排名上升。
国内汽车行业的“巨无霸”上汽,2018年和2019年都位列第五,2020年下滑至第七名。23家企业,19家名次下滑,只有4家企业上升,分别是汽车、宁德时代、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和宁波继峰。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进步的主要是新能源相关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从2019年的290名一气上升64位,排在第226名;北汽蓝谷更是暴升108位,排在第386名。
宁波继峰全称是“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汽车内饰配件,是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之一,今年首次进入企业500强榜单。
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一家独大的地位非常稳固,今年上半年的电池装机量达到8520MGh,市场份额高达50%,比2-15名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加起来的总和还多。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本月起开始为特斯拉超级工厂提供动力电池。根据双方签订的电池供货协议,今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宁德时代将为特斯拉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内的产品。
三是23家上榜企业的利润普遍,只有潍柴动力、江淮汽车、北汽福田、宁德时代、江铃汽车和厦门金龙6家企业上涨,其余均出现下滑。
作为参考,排在的“巨无霸”上汽净利润同比下滑28.90%至256.03亿元,这也是上汽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是23家企业中亏损的车企。在500家企业中,只有15家企业2019年未能实现盈利,亏损总额约为807亿元,其中包括爱奇艺、拼多多,而长安是其中的一家汽车相关企业。
根据其2019年财报,长安汽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7亿,同比下降488.81%,长安汽车在公告中将利润锐减的原因归结于合营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下降。2019年,长安福特全年仅销售18.4万辆,同比下滑51%;长安累计销量为13.36万辆,同比下滑19.66%,成为拖累长安汽车业绩的两大原因。
总结:
与五年前相比,上榜的汽车行业相关企业不仅数量有所减少(2016年为25家),在《财富》500强榜单中的排位也大幅滑坡,力帆、五菱、海马都早已跌落榜单。曾经财大气粗的车企,随着国内车市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竞争激烈,生存承压,这份榜单很好地体现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艰难处境。
2020年在突发的冲击下,车市继续下行,汽车相关企业受到巨大影响,行业整合步伐大大提速,其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也暗藏机遇。
当年吉利汽车,花费120亿收购沃尔沃,如今给吉利带来多少收益?
其中,特斯拉Model 3电预计使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无钴磷酸铁锂(LFP)电池。可见,宁德时代在市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现在这个沃尔沃的股份已经至少翻了有好几倍了。所以当初是花了120亿收购的,现在至少在1000亿左右。
如今给吉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利带来的收益非常的多,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收购时花费的费用的10倍以上,因为他们的生产技术非常的强,让很多人都很喜欢。
想入股阿斯顿·马丁,吉利买买买,手里的钱能撑起“大众梦”吗?
国内包括蔚来、小鹏、北汽、广汽、吉利等多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均有配备宁德时代提供的动力电池。继2010年收购沃尔沃、2019年收购路特斯汽车之后,吉利似乎又对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产生了浓厚兴趣。
“车轱辘话”获悉,吉利汽车控股正与阿斯顿·马丁管理层和投资者就入股这家豪华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
据悉,吉利有意投资阿斯顿马丁19.9%股份,涉及金额2亿英镑,而目前双方还在协商当中,暂时不清楚此项投资是财务投资还是涉及到技术合作。
受此影响,阿斯顿马丁股价一度飙升20%,后涨幅收窄到9.4%。该公司股价过去12个月下跌了66%。
有分析人士称吉利未来如成功入股阿斯顿·马丁可以与自有品牌路特斯(Lotus)整合,这样在技术和汽车平台方面可以节省资金。
杰富瑞分析师Philippe Houchois表示,有关吉利与阿斯顿马丁就潜在投资进行谈判的并不令人惊讶,市场将需要更多细节来判断影响。
Houchois说,鉴于阿斯顿马丁已表示正在与投资者进行对话,因此人们应该预计吉利可能是参与其中的潜在投资方之一。
作为融资评估的一部分,阿斯顿·马丁表示,这笔交易可能涉及股权投资,也可能不涉及股权投资。
早在上个月,路透社称,阿斯顿·马丁正与潜在投资者就建立“长期关系”进行初步谈判。
对阿斯顿·马丁有兴趣的投资方不止吉利一家。2019年12月,外媒称,加拿大亿万富翁劳伦斯·斯特罗尔(Lawrence Stroll)正准备竞购阿斯顿·马丁大量股份,令其控股19.9%。
阿斯顿·马丁是一家英国跑车制造商,公司始建于13年3月,至今已有107年历史,1994年曾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7年再次易手。
目前阿斯顿·马丁的股东为欧洲战略投资,后者拥有阿斯顿·马丁30%以上股份。
该公司2018年市时估值约为50亿英镑,如今其估值约为15亿英镑,跌去了近35亿英镑。
再说几句
在李书福的造车路上,“并购”一直是吉利发展的。从2006年收购伦敦黑色出租车母公司锰铜公司20%股份开始,李书福一路“买买买”,最终把吉利推向了“玩家”的舞台。
吉利一直想做的“大众汽车”。目前吉利旗下已经拥有吉利、领克、沃尔沃、Polestar、宝腾、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等汽车品牌,并是戴姆勒的股东持有其9.69%的股份。
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不菲的投资和相当分散的布从现场的陈列来看,体验中心整体时尚前卫的风格甚至与领克在车展现场的展台风格有些类似。局,吉利是如何运转这个庞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