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原理是什么?农民该怎么播种?如何收获?
大豆,作为重要的一种油料作物,我国自给率相对较低。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方法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方法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方法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 大豆玉米农业种植方法
而提高大豆种植面积,成为了近几年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不过,根据玉米和大豆的生长规律来说,种植玉米的地块就种不了大豆,种植大豆的地块就种不了玉米,存在“争地”问题。
而从种植玉米和大豆的收益来说,种植玉米的收益又高于大豆的收益,所以,大多数的农户会选择种植玉米而不会种植大豆。
针对此问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模式就出来了(2023年一号文件也着重提起),不仅解决了玉米、大豆争地问题,科学管理下,还能够实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同时又多收一季大豆,农民朋友的种植收益得到提升。
据小帮手所了解,在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已进行了多年试点,有些媒体,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不减产,大豆亩产能达到100-150公斤。
其中,2020年有合作社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产量1320斤,大豆186斤,亩均增收300多元。
2021年玉米产量1180斤,大豆228斤,比普通净作玉米增收400元左右。
本篇内容,小帮手就和大家说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相关内容,到底该怎么种?怎么管?怎么收?
大豆玉米豆带状复合种植刚开始试点的时候,面临着播种、植保、收获等难点,随着不断的发展,播种机的难度已逐渐克服,而植保和收获的难度,还依然存在,不过,已有部分地区,植保和收获的机械化技术也基本过关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怎么播种?
根据品种不同、土壤条件、天气因素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多种模式,比如常见的有4:2模式、3:2模式、4:3模式、4:4模式等等。
举个例子,以4:3模式来说,种植4行大豆带和种植3行玉米带复合,大豆带和玉米带间距65cm左右。
其中,大豆的行距40cm左右,株距10cm左右(大概亩播种7500粒左右),玉米行距50cm左右,株距12cm左右(亩播4400粒左右)。
如果是小面积试验种植,或者是当地采取这种种植模式较少,没有机械化,需要采取人工播种,缺点很明显,费时费力。
但是,当地又没有专业的播种机械,只能这样做。
而对于大面积采取该种植模式的情况下,机械化播种已经成熟,有2种方式。
其一,玉米和大豆分开播种,调整好行距、株距后,先播种大豆(或玉米),再调整行距、间距,播种玉米(或大豆)。
其二,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可采用大豆居中玉米两侧或者玉米居住大豆两侧的方式,对于播种机械要求高,目前在部分地区已普及。
来源:农业农村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怎么管理?
1、施肥问题
大豆根瘤具有固氮作用,玉米底肥以高氮复合肥(或缓释肥)为主,大豆以低氮复合肥(或缓释肥)为主。
追肥时,整体上要比单独种植玉米追肥量少,在大豆带,要减少尿素的使用,甚至不用,不建议全田撒施尿素。
2、除草问题
由于大豆、玉米对除草剂的抗性不同,不能统一除草,需要分开除草,以免发生除草剂害。
当玉米和大豆播种后,可以全田喷施封闭除草剂(精异丙、等)。
进入苗后茎叶除草剂时,玉米除草剂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为主,大豆除草剂以精喹禾灵、灭草松、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等为主,互相喷施都有可能出现害,因此,需要单独喷施除草剂,需要戴上喷罩,压低喷头,谨防漂移。
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适用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打机器,有双水箱、双喷雾系统,可以同时给玉米、大豆喷施除草剂(其它农也可以同时喷施)。
3、控旺问题
大豆或玉米出现旺长,会增加倒伏的风险,另外,玉米出现旺长,遮挡阳光,大豆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大豆的生长。
不过,大豆的控旺期是初花期,玉米控旺期是大喇叭口期(两者可能不会同时出现),因此,两者需要单独喷施控旺剂,不能同时全田喷雾,可用剂有缩节胺、矮壮素、乙烯利等。
4、病虫害防治
根据田间具体出现的病虫害,制定出不一样的防治措施。
虫害方面,如果玉米和大豆的虫害,属于同一科,能共用一种杀虫剂,那就一起喷施,如果虫害不一样,则需要单独喷施,比如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玉米粘虫就可以一起喷施,可用剂氯虫胺、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等防治。
病害方面也是如此,能一起防治可以全田喷雾,不能一起防治,需要单独喷施。
比如大豆灰斑病和玉米大斑病,就可以一起防治,可用剂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等。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怎么收获?
根据大豆和玉米成熟时间来确定收获方式。
其一,如果大豆先成熟,就先收大豆,后收玉米。
其二,如果玉米先成熟,就先收玉米,后收大豆。
其三,如果两者同时成熟,也可以同时收获。
先收获大豆时,可以采用窄幅履带式大豆收获机,后续用常规收割机收获玉米即可;先收获玉米时,可用高地隙跨带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后续大豆成熟后,也可以直接收获大豆,或者用其它的大豆收割机也可以。
大豆、玉米同时收获,也就是用大豆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一前一后同步跟随进行收获,对于作手的要求相对严格一些。
上述就是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相关内容,新的种植模式是逐步探索、试验、推广的过程(也包括农业机械化),虽然道路任重道远,但是大面积普及后,不论是粮食安全还是农民收益,都会上一个台阶。
问问大家,你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什么看法呢?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哪些好处?对混种的农作物应该如何施肥?
当然是有好处的,让中职要更加的高效一些,可以有效的避免土地污染,不同的植物需要的肥料是不一样的,可以分区域进行使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采用的套种的方式区进行的,这种植模式好处也很多,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综合产量,还可以增加农民种植整体收益。通常情况下,对混种的农作物施肥是比较讲究的,肥料的用量、施肥时间、肥料的种类等都需要区分确定好,比如大豆玉米吧,我们可以在田间适量增施磷钾肥,这可以提高玉米与大豆的茎秆粗壮度和抗倒伏能力,也有利二者后期的高产增收。
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种植,也可以避免许多虫害,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有利于植物的成长,施肥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肥料进行使用。
马铃薯植物偏矮,成长期短,不耐热,根据和高秆作物玉米套种,可改善田里的自然通风前提条件,减马铃薯的晚疫病。在玉米生长后半期,根据苞米高秆遮阻,可降低土壤含水量流失,维持马铃薯带土壤层潮湿,更进一步为马铃薯根茎彭大,造就湿润的土壤层生存环境,从而使得马铃薯根茎生长发育更高,生产量更高一些。根据苞米高秆遮光,还可以阻拦芽虫及其它虫害的传播途径,以而缓解感染病的发生,整体可减少病虫害的产生,进而保证双重生产量均逐步提高。玉米生长周期时间一般在120多天,为确保既会给马铃薯遮荫,又要确保采摘期不拖后,不受影响土豆生长,一般在5月中下旬栽种。种植玉米时,需按行间距60㎝栽种。
马铃薯需种植的行间距:由于秋天马铃薯在生长中后期,要用太阳多,如行间距太窄,互相遮荫,危害枝干对阳光的消化吸收,因此秋天马铃薯的行间距必须在60㎝上下。换句话说,农作物种植时,首先要考虑马铃薯的种植行间距,换句话说农作物种植的行间距取决于马铃薯的种植行间距。因为土豆是喜钾忌氯植物。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绕开盐份强的盐碱土。选定片区后,应1亩地使用熟腐的优质有机肥3到5立方米均匀铺在地,并在冬天深耕细作,以方便明年春播。
春天马铃薯的种殖一般选在每年的惊蛰节气前后左右,选用起垄并地膜覆盖的形式。而因为是和玉米套种,而苞米一般是在清明节到春分时种殖。马铃薯早苞米晚因此在种西瓜时要预埋出种玉米地区。栽种播种的时候一定要依据二种植物生长期栽种一般马铃薯会比苞米提前一个月上下。并且在栽种时不要像平时纯粹种植土豆的植物那样聚集,一定要空出足够的空间,以方便中后期苞米的耕地。栽培技术这几种农作物在种植时出芽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其实都非常的重要。在土豆刚长苗的情况下,就需要施足化肥,浇足水而苞米出芽以后,立即现蕾期锄草也非常的重要,一定要留够玉米生长空间,马铃薯根茎彭大以后一定要采摘,防止和苞米争夺营养成分。
在挑选土地层面要选择二种农作物都特别适合的土地,他们生长都有一个特点,便是土壤营养成分高些,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提灌便捷。当地的时候也一定要把化肥施足,由于二种农作物共一片土地所需要的化肥大量。栽种的时候一定要依据二种植物生长期栽种一般马铃薯会比苞米提前一个月上下。并且在栽种时不要像平时纯粹种植土豆的植物那样聚集,一定要空出足够的空间,以方便中后期苞米的耕地。黄豆波浪纹冠层栽培技术是人为因素导致波浪纹冠层,以扩张人群叶子截光总面积,灵活运用和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水平,为黄豆生孕中后期导致较好的自然通风透光性标准,降低底叶黄枯,提升大豆产量。
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方法
玉米大豆套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业技术方法。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收益。玉米和大豆在生长期间存在互补关系,玉米生育期较长,大豆生育期较短,可以在玉米成熟之前就收获大豆,从而使整个生产周期得到充分利用。
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方法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次收割完大豆后,玉米的缺肥现象需要及时肥料补充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此外,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植密度和施肥,以达到增产效果。对于农民来说,加强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方法培训和推广,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不断创新和提高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方法,将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效益和收入增长。
总体而言,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方法是一种优质的农业种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方法的学习和推广,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应用这种种植方式,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地区与农业生产当中。
山东省济宁市玉米和大豆怎么问作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一)选择适合模式。各地应结合生产实际,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4比2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90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9200粒以上;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46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4比3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350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76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4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6比3模式。实行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55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88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3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二)选配适宜品种。大豆应选用齐黄34、菏豆33号等耐阴抗倒、中早熟、宜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应选用登海605、天泰366等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
(三)种子精选处理。精选粒大饱满、整齐均匀、无破损、色泽好的种子。播种前大豆、玉米都要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大豆可选用含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剂,玉米可选用含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四)适墒规范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期为6月10~25日。小麦收获后若墒情适宜,应立即抢墒播种;若墒情不足,要先造墒后播种。机械播种时要严格按规程作业,先灭茬再播种。采取单粒精播,播深3~5厘米,确保播深和株行距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豆、玉米播种后进行滴灌、喷灌,促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
(五)种肥同播。播种时应选用适宜机械进行种肥同播。大豆一般亩施专用肥(N∶P∶K=12∶18∶15)10~20公斤。玉米一般亩施用氮磷钾控释肥(N∶P∶K=28∶8∶8,控N≥8%)40~50公斤。肥料应侧深施于种子下方8~10厘米。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施肥量。
玉米和大豆怎么种
1、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环境因子要求
冬春季光、热、水资源充足,温度和日照能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发育需求,具备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质地轻,适宜发展冬季作物的地区。
2、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结构模式
(1)复合播幅18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5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94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两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株距6~7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每667平方米株数1.1万株。
(2)复合播幅21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8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240株;在大行内间种3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1.6万株。
(3)复合播幅24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210cm,每667平方米株数370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4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2.2万株。根据德宏州农科所对冬玉米间种大豆以上三种结构模式比较分析,每667平方米产量以复合播幅180cm较高,每667平方米玉米产420.8kg,大豆68.7kg,复合产量489.5kg;产值以复合播幅210cm较高,每667平方米复合产值800.5元,净产值627.5元;投入产出比以复合播幅240cm较高,净产值626.3元,物化投入161元,投入产出比13.84。应根据作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及市场需求确定种植结构模式。
3、冬玉米间种大豆的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优良的品种是增产的内因。玉米选用掖单2号、中单2号等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大豆选用适应立体多熟种植、抗病高产的中品661。
(2)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根据冬玉米、冬大豆的生育情况,在确保开花不受低温冷害影响确定播种时期。在德宏州坝区冬玉米、冬大豆适宜的开花期是3月下旬,相应的播种期为11月25日至12月20日,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栽插。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把好播种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基肥是保障玉米、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能早出苗,长壮苗。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kg,玉米施三元复合肥25~30kg,大豆施三元复合肥10~15kg;追肥,玉米4~5叶期(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9~10叶期施尿素15~20kg,大豆初花期施尿素3~5kg。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工作重点是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防治病、虫、鼠害。冬玉米中耕除草在9~10叶期,冬大豆中耕除草在5~6叶期,开花期灌水是冬玉米间种大豆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就德宏州而言,3月中、下旬降雨量偏少,通过灌水保证冬玉米、冬大豆开花期的需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冬玉米间种大豆种植模式,使高秆须根系的玉米与矮秆直根系的大豆合理组配,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加了绿色层,充分利用了光、温、时、空,提高了土地、光能利用率。由于两种作物吸收养分种类有异,具有营养异效应,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两种作物的高矮合理搭配,具有边行优势补偿效应,能体现复合群休的互补关系,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可选用4~6行大豆间作2~4行玉米等多种模式。为达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目标,需做到每亩玉米株数与清种相当、大豆株数达清种的70%以上。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①4:2模式。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90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9200粒左右;玉米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46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②4:3模式。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350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7600粒左右;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边行株距12厘米左右、中间行株距15厘米左右,亩播种44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③4:4模式。4行大豆带与4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00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8厘米左右,亩播种8300粒左右。
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种植(小行距不低于4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左右、中间行株距15厘米左右,亩播种49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④6:3模式。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55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8800粒左右;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边行株距12厘米左右、中间行株距15厘米左右,亩播种34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整地播种:
播种机优选玉米大豆密植分控多功能一体化播种机,选用改造机具需满足株行距、单位面积施肥量、播种精度等方面要求。注意播种作业时,注意保持衔接行行距均匀一致;玉米采用铁茬直播,大豆播种带灭茬旋耕播种。
(1)4:2模式。该模式播种以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为主,大豆玉米分步播种为辅。
①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时,可选用1+X+1型(大豆居中,玉米两侧)或2+2+2型(玉米居中,大豆两侧)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机,提高播种精度和作业效率。
②大豆玉米分步播种时,选用4行大豆专用播种机或兼用可调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种机播种大豆,且轮改为空心轮。玉米播种时,将播种机改装为2行,调整行距为40厘米。同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配套动力轮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种时碾压已播种苗带,影响出苗。
(2)4:3、4:4和6:3模式。玉米播种时,可选用3或4行玉米播种机,调整行距至50厘米或根据农艺技术要求调整行距,通过改变传动比将边行株距调整至12厘米,中间行株距调整至15厘米。
大豆播种时,优先选用4行或6行大豆播种机,或兼用可调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种机,通过改变传动比和更换排种盘调整穴距至10厘米。